如何有效避免各类环境事故的发生,控制污染范围,减少事故损失,已经成为基层环保部门牵一线而动全局的工作。基层环保部门在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环境污染事故多是因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从以往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分析看,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根据环保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要把工作精力、工作重点放在突发事故后次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上,在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畴内抓好工作落实。
环保部门要对本辖区内高危企业的分布、存有危险品的种类、生产设备、防护设备、管理者环境安全意识及应急物资等都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点位、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管理工作中突出重点、防患于未然。
环境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纳入地区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之中。要积极协调,切实把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纳入到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之中来,以便在所有突发事故中形成联动机制,及时快捷地发挥职能作用。要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抓好环境安全应急管理预案体系的建设。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抓细抓实。加强与安监、公安、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到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形成相互支持、互相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的局面,切实把环境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抓好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必须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装备齐全、反应灵敏的应急队伍做保障。着眼于日常管理、风险防控、应急评估等多方面功能需求,建立环境应急平台指挥体系,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事态跟踪和指挥协调等多种功能。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库,多方位提升基层环境应急防范处置能力。重点抓好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置分队的建设。配齐配好各类应急装备器材,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立专业技术应急小分队,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确保能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